首頁 > 觀點 > 正文

評論丨斯塔默上臺,英國迎來短暫改革契機?

2024-07-09 05:00:00 21世紀經濟報道

陳永杰(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副教授)

近日,基爾·斯塔默在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發(fā)表了其就任英國首相后的首次演講,承諾工黨將“重建”英國,帶去“改變”。根據當日公布的英國大選結果,工黨在650席的國會中拿下412席,遠超過半數席位,從而成為執(zhí)政黨,并由該黨領袖斯塔默出任英國首相。

這是時隔14年后,工黨再次成為英國執(zhí)政黨。時任英國首相、保守黨黨首蘇納克向斯塔默表示祝賀,同時辭職下臺。看上去,工黨的碾壓式大勝似乎意味著斯塔默可為自己的政治抱負大展拳腳,但事實上此輪大勝主要得益于右翼分裂,工黨贏得的或許僅僅是一個迅速改革英國停滯不前經濟現狀的短暫時光。

對于有留意歐美政局的人而言,尤其是不久前的歐洲議會選舉以及同期進行的法國議會選舉都在“右轉”,都會對此次英國政治的“左轉”感到疑惑。事實上,英國并無“左轉”:選民在懲罰脫歐后連連犯錯的保守黨,表現正常的工黨只是在“撿漏”,僅此而已。

細看選票分布,盡管保守黨從2019年的42%跌至本次的24%,但工黨得票率是約33.8%,較上次僅升了約1.6%。保守黨流失的選票主要去了主打移民議題的英國改革黨(Reform UK)。這個黨脫胎換骨自逼著保守黨舉行脫歐公投的前英國獨立黨,共拿下14%的選票。換言之,保守黨與英國改革黨加在一起仍有接近四成的選票,較大勝的工黨仍略多一些。

那么,為什么很多沒有投票給工黨的英國人,也樂見當前這個選舉結果呢?原因是工黨大勝帶來了改革英國政府架構然后推動經濟發(fā)展的可能性。未來五年,工黨擁有的就是一個中左大黨在議會中壓倒性的多數派議席。相較于一個黨的執(zhí)政理念,能有穩(wěn)定的多數議席在國會通過法案,對于大部分英國選民而言在當下顯得更加重要。畢竟,脫歐一事纏繞多年,英國積壓了太多的改革需要立法推進。

英國選民的首要訴求是復蘇經濟和壓抑通脹,這需要從很多不同層面推動,但主要在公共部門之中。

首先是英國中央政府向地方的權力下放,例如讓地方政府能有更多空間調整地方稅率,以刺激地方有優(yōu)勢的產業(yè)發(fā)展;讓地方去試點道路使用收費系統,提高交通效率等等。這個問題的悖論之處在于,保守黨雖然是右派政黨,但畢竟是統一派(Unionist),不太愿意讓地方擁有過多的自主權,加上過去幾年的內部分裂,在分權問題上有時反而不如中左的工黨來得堅決有力。

其次則是修補與歐盟的經貿關系。與保守黨內有“留歐派”與“疑歐派”的劇烈對立不同,工黨內部幾乎都是“留歐派”。工黨上臺后,唐寧街在形象上就已經讓歐盟與英國因為脫歐而產生的芥蒂更好消彌。同時在社會輿論上,工黨執(zhí)政后,英國政治中的疑歐話語將會逐漸靠邊站,在此氛圍下,英國即使不重新入歐,也很有機會與歐盟恢復一些更友好的貿易措施,有利于進出口貿易,也有利于人員往來,從而壓抑國內通脹。

當然,盡管大部分英國選民寄希望于優(yōu)先處理經濟問題,但與歐陸類似,他們也相當關注那些拒絕融入英國社會的移民帶來的一系列文化與社會議題。因此,工黨政府要解決的最后一項問題,是理性地平衡經濟發(fā)展與外來移民之間的關系。幾乎歐美所有經濟自由派都認為移民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同時左翼思想也傾向于同情及關愛這個群體,但近半年來,對于圍繞著中東問題在歐美出現的一系列社會沖突,許多選民已在選舉中明確表達了厭惡之情。中左大黨要能長久執(zhí)政,怎樣在移民問題上得體地處理,恐怕是最主要的難題。

工黨的對手也很明白這一點。未來幾年,只要保守黨還有求生欲,就必須重新爭取基于移民問題流失到英國改革黨的一成多選民。反過來看,反面案例也很清晰:美國民主黨在過去幾年對黨內的極左派別的過多妥協,進一步加劇了美國民意的兩極撕裂,也為自己的連任埋下了極大隱憂。尤幸英國工黨在野時期已經用斯塔默取代了科爾賓,但未來要避免重蹈覆轍,還需要多點考慮該黨的長遠執(zhí)政聲譽。迄今為止,斯塔默一直努力地把握著這個平衡度,迫切希望重新執(zhí)政的愿望也一直約束著工黨內極左派系的噪音。只是,極左派別在看到同伴們執(zhí)政后有能力推行所謂的“進步立法”時,還能不能有在野時的淡定?這,將是工黨能否維持當下有利局面的最關鍵因素。

21財經客戶端下載